短线股票配资 2024西普会 | 处方药市场变革指南:探索人、货、场,把握处方药零售市场趋势
发布日期:2024-09-29 12:07    点击次数:138

文|罗曾

在集采常态化、门诊统筹、新三同等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处方药市场格局在逐步变革重塑。

在2024西普会上,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高级研究总监李鸿健带来报告《从市场变化看处方药未来格局》,深度解读处方药市场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机遇。

从“三高”到肿瘤药:处方药市场变局中的品类崛起与调整

李鸿健指出短线股票配资,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GDP增速近三个季度温和放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渐放缓。经历疫情放开初期的报复性消费后,居民消费意愿回归理性,消费需求渐趋平稳。

政策方面,集采常态化对三高用药市场的影响趋于稳定,但门诊共济政策的实施导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回流,与之相关的三高品类在院外客流呈现下滑趋势。

中国政府网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医院(公立+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分别同比增长7.1%和14.6%;而同一时期零售药店端,中康小票数据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用药的店均订单量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同比下滑。

而随着2024年以来,药价治理的持续深入,未来药品价格管理更加规范化。同时,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推进,线上医保支付在多个省市落地,进一步加快了药品零售市场格局重塑。

那么,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处方药市场表现如何?

数据显示,2023年,全渠道处方药销售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6.7%,稳中有升。其中零售药店(含O2O)规模占比19.7%,增速3.7%;电商B2C规模占比进一步提升达2.9%,增速20.7%。

另一方面,尽管近三年全国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额均维持同比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张,但在政策影响下,其增速已经放缓。中康CMH显示,截至2024年5月,全国零售药店处方药市场规模为1013亿元,同比上升1.3%。

线下零售药店的品类格局也在需求改变及政策的驱动下进一步重塑。疫情前,疫情结束及截至2024年5月TOP品类的占比及增速变化对比显示,从品类维度,肿瘤治疗药物跃居品类第一,而在门诊共济政策陆续落地执行影响下,三高用药的增速放缓,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及高血压呈现负增长;在甲流、乙流、支原体感染及新冠反复的影响下,与之相关的品类感冒用药及止咳祛痰类对比2019年均有所提升,此外皮肤品类在零售药店的潜力进一步提升,排名连续两年上升。

总体来看,处方药零售市场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阶段。李鸿健指出,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如何把握这些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将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

从“人-货-场”三维度,探索中国处方药零售市场发展机遇

以美国为例,美国线下零售药店占据药品市场主导地位,处方药规模占比超过80%。因此,借鉴国际经验,中国处方药零售市场同样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鸿健提到,行业可以从“人”、“货”、“场”三个维度进行深度探索,具体而言:

人(People):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病用药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个性化慢病管理服务成为提升患者依从性的关键。同时,青壮年群体的崛起不容忽视,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消费力,还承担着家庭购药的重要责任。在慢病年轻化的趋势下,这一群体将为处方药零售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货(Product):不同类别处方药的渠道布局与运营策略需因品制宜。李鸿健指出,“强处方品类”如抗血栓、抗抑郁等,院内销售额占全渠道70%以上,对院内渠道依赖性强,尤其集采后院外市场以仿制中标药为主导,因此加强院内布局成为核心策略;而诸如降血压、降血脂在内的“弱处方品类”及男科、皮肤用药等”消费处方品类“院外渠道权重更高,则可在院外市场寻找增长点。

此外,未中标弱处方药品在院外市场仍维持平稳增长,原研药加强院外市场布局,凭借品牌优势及精细化运营维持市场份额。集采落地后,原研未中标品牌通过仍有机会通过多维度组合拳在院外市场收复失地。

谈及品类格局展望,李鸿健表示,2024年肿瘤治疗药物、全身抗感染用药、糖尿病用药、皮肤用药、止咳祛痰及口腔咽喉类仍会维持较好增长;从品种角度,安宫牛黄、阿奇霉素、达格列净、苏黄止咳等品种仍有较大潜力。

场(Place):药品零售已进入全渠道布局时代,O2O渠道的快速增长尤为亮眼。不同品类在各渠道的优势各异,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布局。同时,门诊统筹政策的区域差异也为品牌提供了多样化的市场机会。线下零售药店需实施“一城一策”,针对不同城市进行精细化布局。

 

李鸿健指出,处方药市场虽然目前面临挑战,但预测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机会。持续紧密关注政策变化,及时应对调整策略,从消费者、药品及渠道维度更加精细化管理,就能够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增长。